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11讲:林毓生教授治学的经验与方法

01
讲座干货

(通讯员:韩佳慧)2022年12月1日下午,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举办了“克立讲坛”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十一讲,讲座主题为:“林毓生教授治学的经验与方法”。本次讲座由中国哲学教研室范广欣副教授担任主讲人,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严正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卢兴教授担任评议人。谭明冉、廖娟、单虹泽、郑随心几位老师及研究生、本科生百余人线上参与聆听。 

讲座伊始,范广欣老师缅怀先贤,深情回忆与林毓生教授多年的学术交往以及访谈经历。首先,范老师回顾访谈稿从拟定问题、进行访谈、完成并修订文稿到交由《思想》发表的全过程,讲述其背后的故事。范广欣教授分享自己对林毓生老师治学方法的看法,指出林毓生教授尤为看重“比慢”,强调从事学术研究需要从容、戒功利的心态,通过“比慢”厚积薄发,打好学术根基。

其次,范老师阐述林先生关于方法论的看法。林教授对方法论的基本态度是希望大家免受“五四”以来形成的偏颇与误区,尤其是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影响。人们总是误以为科学发展依靠实证与归纳,但其实,科学发展的真正动力,是先产生真问题,它导出正确的假设,再根据这个假设寻找证明材料,因而科学发展真正的动力是原创性的问题,方法论作为形式,并不必然帮助实质性的思考。

紧接着,范老师继续深入阐述林先生方法论的问题,指出历史研究(包括思想史和哲学史研究)虽然需要文献考据,但是真的问题和正确假设却不能由文献考据来替代,因此,原创性问题或者说深刻的问题意识才是学术发展的真正动力。

最后,范老师就如何形成深刻的问题意识进行了探讨。林先生认为问题意识是个人关怀支援意识互动的结果。个人关怀,不是偏见,而是一个人所执着的艰深的问题。支援意识则是我们平时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得来的资源。林先生对于如何培养支援意识,提及自己在社会资源委员会的经验:在“权威”老师的带领下“怀有敬意”地读经典,奠定远离当下研究兴趣的深厚的思想基础。范老师就当前青年学子如何培养自身的支援意识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权威”的老师可遇不可求,不过经典的世界对我们开放,为我们创造条件自我提升提供了可能。青年学子要保持谦卑,真正进入并沉浸于经典的世界。


报告结束后,严正老师、卢兴老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评议,在线老师就相关问题与范广欣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是哲学院“克立讲坛”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十一讲。“克立讲坛”是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冠名旨在纪念该学科创始人方克立先生(1938-2020)。该讲坛主要通过专题讲座、学术会议、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围绕当前学界聚焦的前沿热点问题,鼓励师生之间、不同领域研究者之间进行平等深入的探讨,意在突破不同学科领域间的壁垒,搭建兼具互补性和合作性、专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交流平台。该讲坛已举办校内系列讲座十一场,海内外名家讲座三场,本学期还有更多精彩的讲座即将呈现。

02
讲座回顾

“克立讲坛”系列学术讲座往期回顾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一讲:“经学哲学”研究方向探析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二讲:曾国藩的礼学经世思想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三讲:儒家历史哲学刍议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四讲:“全球老学”与中国经典译本的哲学意义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五讲:方克立先生学术思想述要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六讲:牟宗三道德形上学建构的康德桥梁与黑格尔原型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七讲:四德论:孟子与柏拉图之间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八讲:《孟子》《庄子》的共同话题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九讲:孟子本心的“秩序”和“恶”的产生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十讲:汤用彤的学术思想及其与南开的渊源

 “克立讲坛”海内外名家系列学术讲座

【讲座精华】“克立讲坛”海内外名家系列第一讲: “夜行”——一种黄老道家的心灵学说与行动方式

【讲座精华】“克立讲坛”海内外名家系列第二讲: 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回顾、反思与重构

【讲座精华】“克立讲坛”海内外名家系列第三讲: 老庄思想与现代生活

文案:韩佳慧

排版:李博然

责编:石一

审核:卢兴

编辑:李玥

校对:李玥

来源:哲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

哲学院融媒体中心 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